第(1/3)页 午餐安排在会议中心的自助餐厅。 菜品精致而简单,体现了节俭办会的原则。 曹大伟和王海峰被安排在同一张餐桌,与几位部委领导和兄弟省的负责人同席。 李毅飞则很自然地与几位地市级的代表坐在了相邻的一桌。 餐桌上,话题很快从会议的宏观内容,转向了各自地方的实际工作。 一位来自北方老工业基地的市长谈起了传统产业工人转岗再就业的困境,另一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市长则提到了本地人才外流的烦恼。 李毅飞认真倾听,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也适时地介绍了水又市在促进就业公平,特别是挖掘“成熟劳动力”潜力方面的一些初步尝试。 “我们搞了一个‘银帆计划’,”李毅飞介绍道,“不是针对退休人员,而是针对三十五岁以上的、有经验但可能因技术迭代暂时掉队的劳动者。 由政府部分补贴,联合企业和职业院校,提供短期的、高强度的技能提升培训,并且建立了一个共享人才库,帮助企业精准匹配这些‘熟手’。” 这个具体的做法引起了在座几位市长的浓厚兴趣。 “培训效果怎么样,企业买账吗?”那位北方城市的市长关切地问。 初期确实有阻力,企业担心培训投入产出比,也固有地认为年轻人学习更快。 李毅飞坦诚地说,“但我们选取了几家试点企业,结果发现,这些‘大龄’学员目标明确,学习动力足,而且他们的经验使得他们能更快地将新技能与原有知识体系融合。 像我们市的一家精密制造企业,一批四十岁左右的员工经过三个月数控技能强化后,不仅上手快,凭借他们多年的机械操作经验,还能发现一些编程和流程上的优化点,良品率反而提升了。企业现在主动要求增加名额。” 生动的案例总是最具说服力。 餐桌上的交流氛围变得更加热烈,李毅飞知道,这不仅是分享,更是一种理念的播种。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地方加入到探索破除年龄歧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行列中来。 下午的分组讨论,李毅飞被分配在“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组。 这个分组恰好与李毅飞关注的议题高度相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