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城会议中心的厚重帷幕缓缓落下,但会议所激起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 正如那句老话:政治场上无秘密。李毅飞在北古省代表团座谈会上被长老单独提问、并获得亲切勉励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在特定圈层内传开了。 对于那些密切关注政治动态、善于从细微处捕捉信号的人来说,这件事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一个年轻干部被领导问话那么简单。 这意味着,李毅飞这个年仅三十二岁的省会城市市长,已经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了更高层级的视线。 李毅飞那番关于“大局观与细节操控”的体会,以及此前在会议中心门口关于“破除35岁就业壁垒”的大胆发言,共同勾勒出一个既有锐气、又懂得思考的年轻干部形象。 在论资排辈观念依然存在的体制内,这无疑是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波澜。 许多人在私下议论:如果李毅飞能始终保持这份清醒与踏实,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那么他的未来,确实不可限量。 当然,这份“关注”也意味着李毅飞今后的每一步,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机遇与压力并存。 几天的会议日程紧凑,转眼便告结束。北古省代表团统一乘坐安排好的交通工具返回。 尽管会议地点离李毅飞在什刹海的家并不算远,车窗甚至能遥望到那片熟悉的胡同轮廓,李毅飞没有独自行动,反而跟随集体统一行动。 这是规矩,也是纪律,李毅飞深知自己身份特殊,任何一点小小的“特殊化”,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他必须更加谨言慎行。 返程的车上,气氛与来时截然不同。 来时还带着对会议的期待和些许紧张,此刻,车厢内一片安静,大多数人都在闭目养神。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脑力消耗——聆听、记录、思考、交流,此刻松弛下来,强烈的疲惫感如潮水般阵阵袭来。 李毅飞也靠在座椅上,却没有立刻入睡。 李毅飞脑海中如同过电影一般,回放着几天来的重要场景:宏大会场里的庄严肃穆,分组讨论时的思想碰撞,曹书记和王省长偶尔投来的意味深长的目光,还有……那位长老和蔼却极具穿透力的眼神,以及那几句足以改变他政治生涯轨迹的勉励之语。 这一切,都需要他回去之后,用更长的时间去慢慢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