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稍加琢磨了一下然后道: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第一种意思,这是较为常见低端又俗不可耐的一种解释,大意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此乃愚民,弱民,愚国,弱国之见,只对权贵统治者有利,乃害人误国之见。” “咳咳!”孔颖达被呛得不清。 黄大盟竟然知道这句的意思。 而且还做了自己的批判。 作为上位者,为作孔家继承人,孔颖达自然难以接受。 则且心里极为舒服。 他没好气道:“那第二种解释呢?” 孔颖达不想多谈第一种意思,因为黄盟说得没错。 儒家或者是孔家就是这样的统治观念。 “第二种就有些复杂了,需要好好断句,大体是这样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黄盟笑道: “如何解读,我想就不用我具体说了吧,夫子比我更懂!” 孔颖达鼓着一双眼,轻声喃了一遍:“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怎么会还有这种断法。 这…… 截然相反的意思,同样的话,大不一样的道理。 “咳咳!”越想,孔颖达越觉得难受。 他突然有些后脊梁冒冷汗。 这句本是经典,乃是传世育人之言,怎么经过黄大盟的口之后,就变成了祸害纲常的话。 孔颖达吃瘪了! 想看好戏的柴令武跟李承乾一众人太诧异与意外了。 牛鼻子老头竟然也有载的一回。 这板子还打不打得下去。 来而不往不是黄盟的个性。 黄盟道:“夫子,我这里也有一句话,也想请教夫子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一愣! 考我? 乳臭未干,侥幸躲过此劫还敢与我为难。 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不等孔颖达回应,黄盟接着便道:“我听说以前有一个姓钱的财主请一个书生写对联,那书生写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结果不知道为什么那姓钱的财主竟然将书生给告了,你说冤枉不冤枉。 学生想问夫子,书生写错了吗?” 第(3/3)页